蔡家崖村产业扶贫基地。
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来到吕梁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全省上下始终牢记嘱托,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篇章。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贯彻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协同合作、示范引领”的保护利用模式,始终锚定“突出主题、兼顾其余、集点成线、创连成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管理、阐释、研究等工作。
强化规划导向,实施集中连片保护。为推进革命文物的集中连片保护,我省先后3次召开晋冀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编制推进会,与晋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部分市县召开调研座谈会,持续推进片区保护利用建设。此外,紧盯灵丘、左权、武乡、黎城等革命文物密集区和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王家峪“1+4”片区建设,强力推进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累计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3亿元。
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加强研究与阐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与山西大学共建的协同研究中心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这有力提升了我省红色资源研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化学术交流水平。开展红色报刊文献中山西革命文物和革命事件整理研究,同时启动红色标语信息资料收集整理项目,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整理、分类研究,深度阐释其文物、历史等研究价值。
创新驱动,提升文物展示效果。为提升革命文物的展示水平,发布红军东征革命文物展示网上平台,推出“红色见证——革命文物故事系列短视频”,全面展示山西革命的宏大场景,累计访问量、播放量超过500万次。推出《八路军总部在山西》《人民军工在山西——革命战争年代的兵器工业》等主题展览,展开《精神的力量——山西博物院革命文物援疆展》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巡展筹备工作。
深度融合,促进活化利用。我省通过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发布仪式,公布“重走领袖东征之路”“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八路军重要战斗战役”“八路军军工制造”“革命文物融合寻根之旅”等5条主题游径,有力推进文旅融合。并按照馆校上报、地市初审、专家审核的程序,优选出“信仰的力量——走近革命文物追寻历史记忆”“革命文物——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等20个精品思政课资源上报国家文物局。
吕梁精神是吕梁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激励吕梁老区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显著成就,如今激励着吕梁儿女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来到吕梁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吕梁人民始终牢记嘱托,将弘扬吕梁精神凝聚成强大行动力,让这片英雄的红色土地放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绿染山河厚植生态底色
吕梁境内91%的国土面积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脆弱的生态,贫瘠的土地,曾让吕梁的儿女们承受过苦难与挣扎。
立地条件如此艰苦,但吕梁儿女从未放慢生态建设的步伐。脱贫攻坚时期,吕梁市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扶贫,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和治理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主持召开两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吕梁市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吕梁中部纵贯南北的吕梁山生态文明示范走廊、以西部沿黄四县为重点的沿黄干支流生态修复与治理带、以东部平川四县为重点的沿汾河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带的“一廊两带”战略,大力开展国土绿化,使一片片绿色在千沟万壑间迅速延伸。
去年,吕梁市成功申报山西省黄河重点生态区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包括农田整治与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水系及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污染治理等39个子项目,总投资超过37亿元,工程面积达8万余公顷。是吕梁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争取资金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生态治理项目。”吕梁市市长张广勇表示。
生态优先的理念已根植于吕梁的发展战略之中。兴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敏表示:“将持续以生态之绿厚植发展优势,激发绿色澎湃动能,努力把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和壮美。”
如今,一个个城市公园、一处处郊外湿地、一片片森林绿地、一条条景观走廊,都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如今,在胜溪湖栖息的鸟类从几十种增加到300余种,不乏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孝义市摄影爱好者武晋洲自豪地说。
吕梁精神凝聚转型力量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吕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必由出路。吕梁精神为持续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培育转型新动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仲夏的吕梁,生机盎然,一场面向全国的招才引智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吸引百余名国内外青年博士会聚一堂,他们在这里不仅重温历史、感受发展的律动,更被吕梁精神深深激励。
西北大学的刘超博士感慨,吕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将吕梁精神发扬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吕梁新区两岸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展示馆内,智能科技与城市发展蓝图交织,展现出向智慧化城市迈进的决心。这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记宇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吕梁的转型发展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青年博士们的行程所到之处,皆是年初吕梁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所定20件大事要事的具体落点。这20件大事要事集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安全发展六位一体,为吕梁高质量发展绘出路线图。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吕梁市便迅速掀起“千项千亿”项目大会战,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传统能源安全高效利用先行区等“六区吕梁”。
老旧小区改造是20件大事要事之一,直接关乎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感。住建部门问政于民,通过入户询问,召开小区座谈会、居民和业主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每个小区量身定制改造计划,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作为促消费、激活力的特色消费模式,夜经济不断升温。“五一”假期,吕梁市以打造城南公园“夜经济”为牵引,拓展夜市规划布局,打造有品质、有格调、有烟火气的城市夜间经济,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散发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临县青塘粽子在端午期间热卖,该产品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据了解,去年青塘村粽子销售额达1.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000个左右。“我们正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扩大青塘粽子的带动效应。”临县县委书记范亮珍说。
转型路上,吕梁市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夜经济培育等多措并举,正逐步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华丽转身。
黄河脉动孕育文旅产业
吕梁,这片曾经孕育出不朽革命精神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吕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黄河蜿蜒296公里,流经吕梁四县,而今,315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绿色动脉,不仅串联起沿线的壮丽风光与红色记忆,更激活乡村旅游的蓬勃活力,铺就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通车后,在外打工多年的柳林县孟门镇高圪庄村人高香香,和丈夫选择回村在自家院里开办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
吕梁市因势利导,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建成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吕梁市部署的20件大事要事之一。”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表示,要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建设和美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活起来、火起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激活北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打造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是吕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
目前,在吕梁,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等文旅业态相继出现,方山张家塔、临县西湾村等重点村,凭借各自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吸引着游客探寻乡愁,体验生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离石区通往信义镇和吴城镇的两条山沟,文旅业态极其丰富。千年村大东沟景区内,群山苍翠、溪水潺潺,条条栈道和众多白色帐篷散落在密林中。王营庄文旅小镇的烟火气与科技光晕,成为“五一”假期周边居民的热门选择。“这是离石区的东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离石区区长张海文说。
“吕梁是大美山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壮丽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厚重的文化、辈出的英雄,还有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承载着粮食安全、生态屏障、文化传承、寻找乡愁、休闲娱乐需求的功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乡村振兴的希望。”孙大军说,一定要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特写1
晋绥边区旧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与蔡家崖村相邻的北坡村,有4处坐北朝南的院落依山而建,5层旧式楼房互通暗道,设计极为精巧,这便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地理位置独特,是晋绥分局选择在此办公的原因之一。”讲解员白瑞向游客介绍。
步入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仿佛时光的低语,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过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北坡村因晋绥分局的驻扎而成为战略要地,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故事。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更为这片土地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
晋绥分局作为中共中央晋绥边区最高领导机关,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三个地区的党政军民各项工作,驻地在北坡。与120师司令部、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等领导机关构成晋绥边区的政治、军事、行政中心,相互之间距离仅有数百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是后方支援与战略缓冲的重要革命根据地。
83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牛寨西从小生活在这里,他经常向游客讲述童年时代亲历的晋绥分局革命往事,将那段峥嵘岁月的所见所闻鲜活地重现给每一位听众。
岁月流转,北坡村没有让红色记忆尘封,修葺一新的晋绥分局旧址,不仅还原历史风貌,更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们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农旅融合的模式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生。妇女们出售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为家庭带来额外收入。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近年来,北坡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吃喝不愁,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得感谢革命前辈们的流血牺牲,太不容易了!”牛寨西激动地说。
晋绥边区,这个曾经的红色心脏地带,正以一种全新的生命力,讲述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动人故事。
特写2
蔡家崖村——红色资源活化利用
时至仲夏,蔡家崖红色一条街人流不息。一家地方小吃摊位前,摊主白大姐热情地向游客们介绍着村庄的发展变迁,并穿插着晋绥边区的革命故事,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吸引了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倾听脱贫故事、品尝地方特色美食……来蔡家崖村旅游的游客,只要在这个村庄里走走看看,总能被炙热的红色文化所感染。
从红色讲解员到红色文化传播者,康彦红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已经20年有余。她说:红色文化已经沁润在群众的骨子里,在这里接受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党课。
通往兴县的蔡家崖旅游专列。
2015年,蔡家崖村实现整村脱贫。“我们村搭上红色旅游的顺风车,这些年变化飞快。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蔡家崖村党支部书记温永利自豪地说,村民平均收入从2017年的6200元到现在即将破万元。“在吕梁精神的激励下,我们这里到处是奋斗的故事。”温永利补充道。
“目前全村半数以上劳动力都在从事与红色旅游相关的行业。”村民温文新以前常年在外跑运输,2018年4月回村办超市,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村民刘爱茹开的一家主打红色文化的特色文创店,颇受游客欢迎。
“游客来蔡家崖感受吕梁精神,村民靠销售土特产、工艺品等增收致富。”温永利说,蔡家崖名气越来越大,老区农特产品被外界逐渐熟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该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来尝尝!这些都是从山上自家的果树摘的。”村民温六儿向游客推荐。温永利介绍,村后的元宝山上,桃树、杏树、核桃树遍布山头,林立成群。上千亩经济林增绿又增收,每年能为村民增收20余万元,惠及90%以上村民。目前正是黄杏的收获期。
兴县现代农业科技培育馆。
近年来,蔡家崖村党支部成立经济合作总社,专门组织出去学习考察果品深加工技术,建起农副产品加工厂,对黄杏、核桃、红枣等进行深加工,打造系列品牌农副产品,提高村民收入。
“未来,我们也想依托设施农业,继续发展乡村旅游。融合区域特色文化,打造专属我们蔡家崖村的特色田园风光。不断拓宽新的增收渠道,让乡亲们的日子更甜更美。”温永利表示。(图片:白旭平)
责编 赵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