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01月22日 15:41:36 |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
|

二○二一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壮丽蓝图,吹响了进军号角。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全国一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经济发展进位提质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度挖掘内需潜力,滚动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全力推进521个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太原至吕梁开行动车组,集大原高铁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浮山至临汾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不断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年GDP增长9.1%,总量跨过2万亿元大关,达到2.259万亿元,排全国第20位,较上年前进1位。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8.1%、10.2%、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10.3%,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决担当使命,在精准施策中奋力推动转型

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保供任务,彰显了山西的责任担当!推动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95亿立方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信创、大数据、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34.2%。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举办旅发大会、康养大会。粮食总产量达到284.2亿斤。高水平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新建成5G基站2.1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运行,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

一年来,我们践行“两山”理论,在“双碳”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

成功举办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李克强总理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碳达峰山西实施方案,加强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面清理整顿黄河沿岸污染企业,开展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取暖改造,“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开展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优良水质断面达到68个。

一年来,我们锐意改革创新,在破解难题中增强发展动力

制定实施新时代推动山西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系列政策措施。高起点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全面启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呼应、双轮驱动,打造牵引转型发展的“双引擎”格局。在开发区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扎实做好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后半篇文章”。协同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大力开展长板招商,成功举办中博会等重大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开工项目超过2200个,到位资金1650亿元,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3%。大力推进“111”“1331”“136”创新工程,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速飞车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顺利推进,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

一年来,我们面向市场主体,在创优环境中充分激发活力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50亿元。启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精准推出“1+ N”支持政策,高规格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5.55万户,同比增长11.3%。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00户左右。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0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倾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1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立从立项到督办到问效闭环管理的抓落实工作机制。

一年来,我们顺应民之所盼,在践行宗旨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进口冷链物流、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等管控要求,强化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成功应对30余起省外疫情输入冲击,高效处置榆次、稷山等省外外溢关联疫情,守住了“山西阵地”。面对我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省上下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力组织抢险救灾,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快灾后重建,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强化“双一流”建设,全省11个设区市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云冈研究院成功挂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年初省政府承诺的11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年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及省委安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结果。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金光大道,是新时代三晋儿女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下大力气破解经济发展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集中力量补齐创新生态、营商环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领域的短板弱项,精准解决群众就业创业、教育减负、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重拳整治政府系统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腐败等消极现象,向责任落空、工作落虚等顽瘴痼疾开刀,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在勇蹚新路征途上担当作为、奋力前行!

二○二二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突出抓好稳运行、稳能源、稳粮食、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稳金融、稳安全、稳防疫、稳生态等工作,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

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着力稳产保供,促进优化升级,推动绿色发展。依法合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推进光伏、风电基地化发展,加快建设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利用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加大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引导煤电材、煤焦化氢、钢焦化氢等一体化高效循环发展。加快延伸钢铁和铝镁铜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白酒、陈醋等消费品工业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做强做优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产业等千亿级产业,做大做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百亿级产业,做精做专通航、信创、软件业等潜力产业,布局量子信息、碳基芯片、氢能与储能、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建立健全“链长制”,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链主”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链核”企业。发挥好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作用,加快培育制造业云服务商和云服务平台,丰富5G应用场景。

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推动传统商贸消费升级,新建或改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餐饮集聚区,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推进老字号传承振兴,发展首店经济、流量型经济。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太原、大同、临汾国家物流枢纽。

着力推动文旅康养业提档升级。实施龙头景区“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布局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新建成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500公里以上,推动同城景点公交化,开通跨省旅游专列,实现重点旅游城市、街区、景区5G网络全覆盖。建设一批高端酒店、特色民宿,打造一批精品文创产品、文创店和演艺项目,拓展自驾游、研学游、低空游、体育游、工业游,发展避暑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业态。办好旅发大会、康养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活动。

着力推动农业特优高效发展。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山西农谷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提升五大平台功能。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展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二】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行国家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规定和做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等领域。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户。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降低市场主体营商成本。推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到各类市场主体,研究出台我省惠企纾困政策。加强对重点企业落户、科技创新、首次创业等财税支持。提高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进“房证同交”“地证同交”改革。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容量和能耗保障。完善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

进一步加强平台承载,促进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配套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园区,高水平建设智创城等双创平台。布局建设一批乡村e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合理布局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区。实施制造业扩规、新业态新经济成长等“七大行动”。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转型的根基所在。我们要倍加珍惜市场主体,倍加关心爱护企业家,倍加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以市场主体倍增推动全省经济扩量提质、加速崛起。

【三】持续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

围绕产业转型、“六新”突破、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用好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项目建设。

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社会民生等项目建设。交通设施方面,加快雄忻、集大原等高铁项目建设,做好太绥、长邯聊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14条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000公里。加快改扩建太原武宿机场、运城机场,新建朔州、晋城机场,建设灵丘、繁峙等通用机场。水利设施方面,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工一批干支流综合治理项目,汛期前完成245座水毁水库工程设施以及河道堤防水毁修复。中部引黄工程总干线实现试通水,推进沿线市县配套工程建设。新基建方面,新建5G基站3万个,基本完成高铁、高速公路沿线通信网络覆盖提质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社会民生方面,加快省疾控中心迁建和省级P3实验室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养老托幼、文化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工作跟着项目走,实行领导包联、专班服务、清单化管理,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滚动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让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

【四】统筹推进“一群两区三圈”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加强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圈与中部城市群的协同联动。推动晋北城镇圈主动融入京津冀。支持晋南城镇圈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合作。推动晋东南城镇圈与中原城市群合作发展。

高起点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立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两市资源配置、要素支持、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同向发力,加速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作耦合。重点推进太原片区大盂启动区建设、滹沱河供水工程、太忻大道、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国道108线改建、忻州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开展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经贸合作交流活动。

锻造转型综改示范区先行优势。加快推进“五大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运营好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全力培育半导体、信创、生物医药、精密电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落实城市更新任务,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和住房品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镇燃气设施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对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类县”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壮大行动、青年科技人才强基行动,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构建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青年科技后备军建设。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111”“1331”“136”创新工程,推进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创建有机旱作农业、智慧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3-5个省实验室。推进高速飞车试验线建设。推动科研资源共享共用。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立项实施30个左右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和质量强省建设。积极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新建10家省中试基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户,培育认定30家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提高R&D投入强度。

【六】强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充分释放便企利民红利。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试点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建立项目审批“一事一方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惠企政策“一窗兑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方式。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逾期欠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推进我省信用立法,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对市场主体的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下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妥善解决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企业无产权用地用房等问题。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开发区改革。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大力开展长板招商,瞄准京津冀主攻方向开展多领域合作,提升长三角、大湾区招商引资质效。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主强辅优、分灶吃饭,推动要素向主业集中,推动辅业转换经营机制、融入市场竞争。坚持对标挖潜、突破“两线”,推动主要经营指标尽快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坚持管控流程、数智支撑,加快建设国企数智化管理平台。坚持业绩考核、奖罚分明,健全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和大项目保障财政专题协调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推进高风险农商行、农信社等改革化险。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补齐风投创投短板。加强金融监管。

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山西自贸试验区申报。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增开中欧班列,扩大我省优势产品出口和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建设武宿综保区RCEP产业园,推进太原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提升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国际影响力。

【八】绿色低碳建设美丽山西,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制定我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各项任务。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持续降低能耗强度。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四水四定”刚性约束,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流经县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流域区加强城镇、农业、生态等不同空间单元的承载力和适宜性,加快构建以“两带两屏”为主体的空间格局,深入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水源涵养和矿山生态修复。全省域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深化“五水综改”。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继续淘汰部分行业落后产能,加大城市建成区及周边污染企业搬迁退出力度。加快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建设。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深入推进垃圾分类。

【九】聚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积极促进就业增收。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技能山西建设。大力开发用工市场,叫响吕梁山护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加大欠薪治理力度。落实各项收入分配政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改造100所公办幼儿园、500所寄宿制学校,大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启动高考改革工作。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加快实施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健康山西。持续深化医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试点,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抓好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积极助力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全面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非遗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深入推进报业、广电、文艺院团等领域改革,塑造文化晋军、山西戏剧等文化品牌。

集中力量办好12件民生实事。

【十】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建设,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严把入境关、筛查关、转运关、隔离关、诊治关,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全面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实施公共卫生体系重塑性改革。

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压实企业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私挖滥采、非法生产等行为的高压态势。提高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担当作为抓好平安山西建设。全力做好重要节点维稳保障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和积案化解工作。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大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化依法行政。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做好行政立法工作,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的监督。

强化服务意识。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弘扬“一线工作法”,接地气、知民情、解民忧,以政府工作的“服务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强化工作落实。大力解放思想,勇于破除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善于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抓落实的完整闭环。完善“13710”督办、“点穴式”督查机制,严格问效奖惩,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清廉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事业和转型发展上。

来源 山西日报客户端

编辑 邵毅飞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