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县城教育服务体系是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核心支撑,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10月9日,记者从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山西“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每个县城至少办一所好的公办高中”。
为满足县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需求,山西各地积极筹措资金,今年共新建、改建、扩建500所寄宿制学校、100所公办幼儿园和9所特殊教育学校,到年底,实现全省20万人口以上县特教学校全覆盖;通过加大投入、结对帮扶、引进名校长等措施加快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启动实施职业学校布局优化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县城职业高中办学质量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为提升公平普惠的教育服务水平,山西省各地加快推进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公民同招”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按照“两为主两纳入”原则保障入学;完善普通高中“阳光招生”政策,将不低于60%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普通高中跨县域招生计划大幅减少,有效稳定县域优质生源;严格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制度,应安置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现全部安置。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表示,山西先后出台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对县域各类教育进行统筹布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随着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纵深推进,今年山西省招聘补充了2460名特岗教师、798名公费师范生,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在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双减”政策有效巩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未来几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县城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今后,山西将全面构建优质均衡的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与县域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县域学校,同时通过学区化改革、对口帮扶、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教育关爱机制等措施推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新建优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进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数字化建设等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县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同时,持续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尽快补齐县中办学条件短板,一校一策推动每县至少办好1所公办普通高中,有效遏制县中优秀师资和生源流失,全面振兴县域普通高中。
此外,山西将高标准建设一批符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持续加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的贡献度。
李金碧还介绍,今年,省级财政投入2.02亿元实现城区有需求的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全覆盖,284所项目学校今年秋季学期如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责编 赵蒙蒙